深度好文丨数据要素上下游产业链盘点分析
最近几年,数据要素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个环节,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
同时带来的,就是数据要素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根据国家工信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数据,2021年我国数据要素行业市场规模为815 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749亿元左右,2020-2025年CAGR为26.26%。
那么,这么大规模的产业内部情况如何呢?这个产业链上下游是什么情况呢?我们整理了市场上众多报告和调研内容,尝试给大家盘点一下。
产业链概述
数据服务商在数据要素产业链处于核心位置,起到链接数据供应方和需求方的作用。数据要素产业链上游主要是数据提供方,主要提供公共数据、业务信息、个人信息的数据。中游主要是数据服务商、数据交易所。下游是数据需求方,包括政府、金融、教育、医疗等行业客户。
产业链三大环节
不同环节所涉及的具体能力要求有所不同,在《“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针对数据要素供给环节,提出数据质量提升工程,侧重从数据资源、主体、标准化三大维度切入提升数据质量;在数据要素流通环节,提出数据要素市场培育试点工程,聚焦于确权及定价、数据交易平台的试验与培育。
数据要素供给:形成数据资源,为数据从资源向资产转化打下基础。数据要素供给,包含采集、整理(数据标注、数据清洗、脱敏脱密、标准化)、聚合(数据传输、存储、集合汇聚等)、分析几大环节,从原始的数据为起点,以形成可流通、利用的数据资源为终点,为数据向资产转化打下重要的基础。
在这一环节内,通过建设标准化体系、发展数据处理技术,加强数据分类分级管理有助于增强数据处理能力,提升数据质量,是数据全产业链的基础环节。我们认为有效提升数据质量的厂商,有望在供给环节形成竞争优势。
数据要素流通:数据成为生产要素的关键。数据资源本身具备利用的价值潜力,而要素流通则是其从数据资源变为生产要素,实现价值的关键。数据要素流通涉及的环节包括确权登记、定价交易、交付清算,其中涉及的产业机遇不仅包括交易链条本身的各个环节,还涉及到与之相关的配套服务,如咨询评估、经纪、交付等服务。
一方面,数据要素流通需要市场主体的积极参与,提供交易产品,确权及交易的支持技术、服务;另一方面,也需要监管主体不断完善交易管理、规则制定、争议仲裁等机制,为数据要素流通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我们认为有效提升交易效率的厂商,有望在流通环节形成竞争优势。
数据要素应用:数据要素产生价值的具体体现。数据要素应用于各个行业,是其产生价值的具体体现。从数据类型看,据“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分为商业数据、政务和公共数据,商业数据与场景深度融合的同时,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对政务和公共数据进行增值开发利用。
从应用行业看,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提升工程中提及的行业与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中所提及的数字化效率提升行业也有一定重合。
数据要素应用与数字经济产业互相促进但侧重点有所不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涉及自动化、智能化等多个领域,而数据要素应用则聚焦于数据价值的挖掘,数据服务的丰富。我们认为能实现各个场景与数据深度结合的厂商,有望在应用环节形成竞争优势。
涵盖供给、流通、应用的全方位的数据要素产业链逐步清晰。
围绕提供高质量数据的主题,数据采集、整理(数据标注、数据清洗、脱敏脱密、标准化)、聚合(数据传输、存储、集合汇聚等)、分析等厂商构成了数据要素产业链中的供给环节;
围绕提升数据要素交易效率的主题,确权登记、定价交易、交付清算及相应的服务厂商构成了数据要素产业链中的流通环节;
围绕数据价值挖掘的主题,各个细分行业的数据应用逐步深入。我们认为当前涵盖供给、流通、应用的全方位的数据要素产业链逐步清晰。
产业链参与主体
1,数据供给方:数据产出行业集中度高,2021年五大行业占比65%左右。数据供给可拆分为采集、整理、聚合、分析四个环节,分别对应了数据产品供应商(负责提供原始数据)、数据加工处理服务商(负责数据预处理,将非结构化数据处理成结构化数据)、数据资源集成商(负责数据集合)和数据分析技术服务商(负责数据分析)四大参与主体。
根据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发布的《国家数据资源调查报告(2021)》,2021年,我国数据产量高达6.6ZB,同比增长29.4%。
在行业分布上,个人持有的各类设备共产生1.4ZB数据,全国各类行业机构共产生5.2ZB数据,其中,主要分布在政府、互联网、媒体、公众服务及专业服务、交通等行业,上述五大行业数据产量占全国行业机构数量总产量的65%左右。
2,数据流通方:厂商集中在数据产品供应商,数据交易经纪服务商厂商较少。数据流通可以拆分为三阶段。
第一阶段:需要完成数据登记确权,参与主体为数据质量评估商。
第二阶段:包括数据产品、挂牌上市、撮合交易三阶段,涉及到数据产品供应商(提供数据产品)和数据交易经纪服务商(负责交易撮合、交易经纪,起到中介的作用)。
第三阶段:包括合约交付和交易结算,参与主体仍为数据交易经纪服务商。
其中从交易场所来看,数据交易可分为场外交易和场内交易,因此经纪服务商也可以分为场内经纪服务商和场外经纪服务商。由于场内交易体系建设较晚,因此目前仍以场外交易为主,场内交易在迅速发展。
3,数据利用方:需求端需求旺盛,涉及行业众多。数据要素市场的另一端是数据的需求方,主要是各类行业用户。从场外的数据交易情况来看,需求侧并不存在需求低迷的情况,尤其数据驱动型的公司对数据有着较大的需求。这些行业主要涉及到政务、工业、互联网、医疗、金融、能源、商贸等领域。
产业技术服务提供商
数据要素产业链较长,在数据采集、存储、标注、运营、处理分析、交易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先进技术进行支持。如何利用技术进行数据价值挖掘、保护隐私、建立互信,都是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关键问题。
众多技术实力出众的企业将在数据采集存储、数据加工分析、打造数据运营平台、打造数据交易平台等方面展开业务,如建立隐私计算平台、进行数据标注、施行数据清理等。这些企业将在数据要素的发展进程中持续受益。
产业规模
1,数据供给规模:当前中国数商行业企业数量为192万家,数据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从市场规模来看,2021年,数据供给环节(采集、存储、加工)的市场规模达到385亿元。
根据国家工信安全发展研究中心,2021年中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约为815亿元(不含数据应用),其中,数据供给环节占比47.2%。从数商企业数量来看,存在明显的供需不匹配问题,缺少标准化和规划化产品。高质量数据产品的背后是高质量数商。
根据上海数据交易所官网,截至2022年11月,上海数据交易所累计挂牌数商仅89个。根据《全国数商产业发展报告》,截至2022年11月,中国数商行业企业数量达到192万家。其中,中国数商产业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翼、川渝地区,四大区域合计占比达到56.8%。
2,数据流通规模:目前仍以场外交易为主,场内交易持续发力。从市场规模来看,根据国家工信安全发展研究中心,2021年中国数据流通(交易、分析、数据服务)市场规模约为380亿元,占中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的46.6%。从市场占比来看,根据上海数据交易所研究院,2022年,场外交易占全部交易的比重约为2%。
预计到2025年,场内交易占比将达到1/4~1/3,场外交易平台集中度低,场内交易以省市级交易所为主。
2014年1月,中关村数海大数据交易中心平台成立,拉开了场内交易的序幕;2015年4月,全国首家大数据交易所贵阳大数据交易所获批成立;2022年11月,深圳数据交易所正式揭牌成立,至此,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均开启了新的数据流通探索。
原文来源:慧博智能投研.(因篇幅原因,本文有部分删减)。
END
# 好文推荐 #